产能过剩会产生什么后果(中国经济产能过剩发展的三个历程)

6月份,衡量经济是否通缩的两个核心数据令人十分担忧。代表通胀水平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幅度为0.00%,预示着通缩已经到来。代表生产价格指数的PPI跌幅继续扩大至5.4%,预示着工业品的上下游需求严重不足。

产能过剩会产生什么后果(中国经济产能过剩发展的三个历程)

CPI和PPI同时出现下跌,在当下中国这其实是一件不太正常的事。因为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当一个国家连续超发货币刺激经济的时候,多数人的消费欲望就会被提升,一般都会出现物价上涨的通胀现象。但在中国,不仅没有出现通胀的现象,反而出现了通缩,这不能不让人担忧未来的经济发展状况。

产能过剩会产生什么后果(中国经济产能过剩发展的三个历程)

2022年,中国超发了28万亿元的货币,今年的1-6月份更是继续超发货币刺激经济,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央行超发了30多万亿货币。但这一切并没有刺激国人的消费欲望,经济的下行趋势没有得到控制,而现实恰恰是消费进一步萎缩了,工业企业生产进一步下降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中国经济的产能严重过剩造成的。产能过剩,是导致中国经济不断下行的主要原因。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中国经济产能过剩发展的三个历程吧:

一、产能过剩的凸显期(20世纪90年代)

1994年,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这一纲领的指导下,经济各领域的计划性限制逐步放开,企业、个人投资蓬勃兴起。社会投资热情持续高涨,带动市场供给的快速增加,生产生活用品长期以来供不应求的格局逐渐被打破,消费品买方市场格局加速发展。

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外贸出口遭受重创,国内消费需求也随之转入低迷,由此导致中国经济领域第一次大范围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产能过剩会产生什么后果(中国经济产能过剩发展的三个历程)

1995-2001年,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中供过于求占比重分别为14.6%、9.1%、31.8%、33.8%、80%、79.6%。其中,1997年工业消费品供过于求的比重占36.9%,农产品的比重占25.2%。供过于求较为严重的商品包括:化工类100%,建筑装饰材料100%,五金商品60.87%,交电商品56.25%,纺织品54.32%,日用杂品5217%,针棉织品51.72%,棉麻蚕茧5714%。1998年,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的比例33.8%。

1999年上半年上升至72.2%,下半年则进一步扩大为80%,供过于求的比重比上半年和1998年同期分别高出消费需求却不断下降。从需求方面看,由于处于买方市场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是多样化、细致化、品质化,消费者对产品的种类、式样、质量以及服务等有很高的要求。

从供给方面看,当时中国许多企业并不能随着市场变化而调整生产情况,从而出现了虽然一般加工工业的生产能力过剩,但符合消费者要求的高品质商品却呈现供给不足。从当时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不少行业的设备闲置严重,呈现出生产能力利用率低。

二、产能过剩加剧期(2002-2008年)

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制造业出口的大门由此敞开,为缓解国内供给过剩提供了出路。但同时也为产能的进一步扩展提供了动力。此外,为有效应对这一时期的通货紧缩,中国政府也实施了持续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鼓励民间投资、鼓励出口,带动了制造业投资的快速增加。

在这两种力量的推动下,中国消费品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不断加剧。同时,一些生产资料行业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铁合金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不断加剧。200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指出,钢铁、电解铝、水泥和汽车等4个行业极有可能存在产能过剩。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指出,确定出现产能过剩的行业已达到11个。

产能过剩会产生什么后果(中国经济产能过剩发展的三个历程)

商务部的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上半年,国内39个工业行业的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19%。产品供过于求的矛盾整体呈现加剧的趋势,特别是钢铁、电解铝等产品供过于求的矛盾比较严重,出现了价格下跌、库存和应收账款大幅增加的现象。

此外,国内 600 种消费品市场中,纺织品、家电、鞋等商品市场需求减弱,供大于求趋势明显。形成这一时期产能过剩的最重要原因, 就是投资与消费的严重不协调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除1997年),最终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保持在50%以上,而2002年、2003年大幅下降,之后基本保持在40%左右。

与之相对应,资本形成对国民经济拉动的贡献率自2002年开始超过最终消费。尽管这一时期外贸出口大幅增长,但增幅依然低于国内投资的增速。这种投资与消费的反向变化,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过剩产能。

这一时期,投资加速的重点在工业部门,特别是能源与基础原材料行业,如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煤炭、化工、水泥等行业。2004-2008年间,这些行业投资平均增速基本保持在30%以上,其中煤炭与电气更是超过40%,是同期GDP增速的3倍以上。

三、产能过剩严重期(2009年至今)

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全球金融危机逐步蔓延,欧美实体经济遭受重创。而此时,中国外贸经历了“入世”后的8年辉煌,国内产能已对外形成严重依赖。

出口的萎缩,导致国内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再次集中爆发。同时,美国房地产崩塌,引致国内房地产发展短暂回落,也使得对钢铁、水泥、建材等行业的需求锐减,对相关产能造成巨大的压力。

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确保经济的增长,政府迅速出台了“4万亿”投资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以及宽松的财政货币等手段。在政府的干预下,国内需求很快得到好转,同时企业预期也得以提升,引致新一轮的盲目投资,为此后更加严重的产能过剩埋下了隐患。

产能过剩会产生什么后果(中国经济产能过剩发展的三个历程)

这一时期,产能扩张的重点在工业领域,特别是“十大”振兴产业。2009-2011年,有色金属行业铜、铝、铅、锌冶炼产能新增合计1700万吨,是2006-2008年的1.2倍。焦炭累计新增产能211亿吨,是此前3年的平板玻璃累计新增产能3.69亿重量箱,是此前3年的1.4倍;电石累计新增产能708万吨,是此前3年的1.4倍;汽车累计新增产能563万辆是此前3年的12倍。化纤累计新增产能888万吨,是此前3年的13倍;氮磷钾肥累计新增产能2751万吨,是此前3年的12倍。

中国大宗商品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2年,能源、化工、橡塑、有色、钢铁、纺织、建材和农副等8大行业中的500多个产品,90%以上的产品的产能利用率低于80%并且超过一半的产品的产能利用率低于70%,产能利用率低于60%的产品接近1/4.

产能过剩最为严重的10种产品包括:阔叶木浆、不锈钢板、冷轧板、锡、甲醇、镍、PVC、无缝管、沥青、铅。其中,金属领域包揽了60%;产能利用率最低的为不锈钢板,仅为45%。

产能过剩会产生什么后果(中国经济产能过剩发展的三个历程)

面对重点工业领域产能过剩状况的持续加剧,政府也加大了对过剩产能的调控力度。自2009年开始,工信部每年定期对外公布各行业年度产能淘汰目标,并且从2010年起进一步分解到具体企业。整体来看,国家对过剩产能的淘汰力度逐步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社会总过剩产能规模的快速扩大。

总体来看,中国工业领域产能过剩的出现经历了一定的阶段,但由于体制机制的限制,产能过剩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抑制,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特别是水泥、化工、玻璃、有色金属以及多晶硅等行业产能过剩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国家也在加大力度淘汰落后,治理产能过剩。但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企业停产,亏损现象依旧严重。

产能过剩会产生什么后果(中国经济产能过剩发展的三个历程)

“过剩”是完全市场经济下的一种常态,但持续的且程度不断加剧的“产能过剩”却是中国特有的现象。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消费品到工业品、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产能过剩领域的范围将不断扩大、程度将不断加深。

尽管政府对产能过剩的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治理重点也逐步明确,如2010年以来的“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但由于受制于体制机制性的束缚,产能过剩持续加剧的局面并没有得有效遏制,从而导致了今天中国经济不断下行的局面。

面对中国目前已经发展得非常严重的产能过剩局面,诸如破产重组、兼并收购、业务转型,和海外扩张的市场手段,确实应该可以对目前的问题进行一定的缓解和化解。

但是,如果不能厘清中国产能过剩问题背后市场参与各方的理性思考和策略反应,那么在达到短期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目标过程中,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改革精神和方向,将难以得到充分的贯彻和有效的实施。

本文作者:秋寂无言,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ilinghao.com/archives/41920

(0)
上一篇 2023年7月14日 下午4:59
下一篇 2023年7月14日 下午5:09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