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两重天,预制菜的残酷生意

有人说,预制菜行业当是近几年最大的新晋风口,可现实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冰火两重天,预制菜的残酷生意

最近,盒马、叮咚买菜、钱大妈等生鲜电商巨头集体搞副业,成立各自的预制菜品牌,盒马甚至准备打造“5000平方米的预制菜门店”。它们并不是第一批跨界“卖菜”的。2022年8月,顺丰推出了预制菜行业供应链解决方案,全面布局预制菜;2022年12月,格力斥资5000万元正式进军预制菜;而在2023年3月初,贵人鸟则花费1亿元成立金鹤(齐齐哈尔)预制菜产业园有限公司;此外,还有美团、双汇、绝味食品等企业前赴后继入局。

大厂争锋的背后,是资本的暗潮涌动。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预制菜领域共计发生40余起融资项目。2023年4月,作为在家吃饭餐食解决方案的代表企业锅圈食汇已经开始冲刺港股上市。

可现实却没有表面上这么欣欣向荣,我们再来看看这一产业的侧面。就在去年,陆正耀和趣店都想在预制菜的江湖上一展身手,铺天盖地宣布意向签约6000家门店的“舌尖英雄”和靠着一场直播卖出2.5亿元的趣店预制菜,都成了昙花一现。如今,陆正耀转战咖啡馆,趣店陷入亏损泥潭。曾获千万投资的行业明星烹烹袋也自去年10月起停更官博,并于2023年3月正式停产停销。就连“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都被曝出在2022年关停加盟店183家。

一边是资本还在跑步入场,一边是大牌的黯然收场。不得不说,预制菜行业赶上了大环境的红利,又解决了年轻人不想花大把时间做饭的痛点。在城市效率提升后的今天,预制菜给了当代打工人一种既能享受厨房乐趣又节约时间的生活新方案。

预制菜,本质是个舶来品,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可以分为即配、即烹、即热和即食食品。

1940年,预制菜在美国萌芽后,又在日本盛行,得益于日本的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预制菜在日本的普及率极高,数据显示,2021年,日本预制菜的渗透率已高达60%。相比之下,中国预制菜起步较晚,初期受限于消费者品类认知不高、冷链技术不完善等原因发展缓慢,直至近几年才迎来快速发展。

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为4152亿元,增长率为32.4%,而未来预制菜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如今,预制菜行业正在向前狂奔的路上,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可如何拨开前路的迷雾,讲好专属于中国胃的故事,还得步步为营。

蓝海下的产业链格局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肯德基、麦当劳等西式快餐的进入,我国出现了第一批提供净菜的加工厂。从2000年开始,半成品菜的生产企业开始逐渐增多,但由于各种限制,行业发展还不够成熟。

2014年,半成品菜行业在B端(企业端)迎来快速增长期。由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经济条件改善,餐饮行业面临用工难和成本高等问题,许多连锁餐饮企业开始使用中央厨房或外包厂商提供的预制菜料理包,以此来提升效率和实现标准化。

一直以来,我国的预制菜处于B端为主、C端(消费者端)为辅的格局。2020年后,受到居家隔离、就地过年的影响,许多消费者无法外出就餐或买到新鲜食材,转而选择购买预制菜,在家中简单加工就能吃到美味佳肴。同时,冷冻和冷链技术的进步,为预制菜的保鲜和运输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搭上时代的风口,预制菜彻底火了,各行各业都盯上了这块大蛋糕。单从产业链来说,预制菜上、中、下游的关系密切。

上游:价格受供需影响大

预制菜上游企业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原材料和辅料,支持着整个产业链的运转。然而,原材料的供应受到季节性变化、天气条件和市场需求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价格和供应稳定性堪忧。

比如,曾经的“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2021年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90.93%。由此可见,味知香的利润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原材料成本的控制。由于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味知香的毛利率也受到一定影响。

中游:市场饱和,竞争加剧

近年,随着预制菜逐渐成为风口,入局者众多。根据市场切入点的不同,主流的预制菜企业分为5大类:以新希望、国联水产为首的上游农牧水产企业,以珍味小梅园、味知香为首的专业预制菜企业,以安井食品、三全食品为首的传统速食食品企业,以叮咚买菜、锅圈食汇为首的零售型企业,以及以西贝、海底捞为首的大型连锁餐饮企业。

市场饱和状态下,竞争进一步加剧。根据企查查数据,2018—2020年,预制菜相关企业的注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而在2021年新增企业数量下降,增速放缓。

下游:消费者需求变动大

预制菜产业链的下游分为B端和C端,主要包括餐饮业、零售商和消费者。餐饮业属于B端,是预制菜的主要消费领域,他们通过采购和使用预制菜产品,提高菜品的制作效率和口感的稳定性。而超市、便利店等零售商是直面消费者的C端,同时新零售和电商直播平台也正促进C端消费实现新增长。

消费者作为最终的使用者,通过购买和消费预制菜产品,享受便利、快捷的餐饮体验,对于预制菜的品质、口味和价格有着直接的影响。

尽管许多预制菜品牌受到资本的支持,但大多数还在初级发展期,在各个环节都存在一些劣势。预制菜品牌护城河的建立,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看似暴利背后的困境

众多品牌的涌入引发市场的供需矛盾,预制菜市场正式进入市场出清阶段。

过去一片祥和的火热增长不再,暗潮下的风浪开始显现。

众口难调,口味复原程度低

预制菜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储存,以保持其新鲜度和安全性。然而,我国冷链物流体系还不够完善,预制菜的运输和销售过程都会影响预制菜的品质和口感。此外,不同地区、人群对于口味的偏好也不尽相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消费者对于预制菜口味复原程度的主观评价。

经营成本高,烧钱模式难持续

新鲜,是保持预制菜风味的一大关键。《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35.9%的消费者偏好保质期在7天内的预制菜,24.3%的消费者偏好保质期在3个月内的预制菜,偏好保质期在1年以上预制菜的消费者占比仅为1.3%。而想要保持食材的鲜活,防止变质、腐败、变味等问题,就需要使用冷链技术。

国内冷链体系尚未完善,冷链设施和设备不足,导致冷链资源利用率低,运输和仓储能力有所欠缺。此外,由于国内冷链市场集中度不高,冷链设施和企业呈“东多西少”分布不均,并未形成规模化效应。再加上设备、能源、人力等高消耗,冷链物流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据估计,我国冷链物流的运营成本约占产品销售额的20%—30%,而发达国家一般在10%左右。

入局者众多,同质化压力显现

正如上文所说,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吸引了各类企业的参与。据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7.59万家。而由于预制菜的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产品创新难度较大,导致同类产品之间的差异化程度较低,同质化现象严重。例如,爆款单品酸菜鱼,在市场上就有珍味小梅园、叮叮懒人菜、物满鲜等多个品牌入局,但各产品之间的形态和口味差别并不明显,整体趋于同质化。

标准化难题,食品安全隐患多

预制菜行业涉及多个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包装储运、销售渠道等。由于预制菜行业流程多、标准化难,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着隐患。原材料采购环节的食材新鲜度、加工生产环节的卫生条件、包装储运环节包装材质和冷链设备质量以及销售渠道环节的产品信息录入等,都可能在无意中导致预制菜变质,从而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漂洋过海”的生机

过去听过太多海外产品进军国内的故事,比萨、烘焙、汉堡等舶来品都在试图找到属于中国胃的新故事。

比萨在借鉴国外的品牌管理、产品标准化的同时,也根据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和喜好,推出更多符合中国特色的比萨口味;还开发了许多适合不同场合和人群的比萨产品,如迷你比萨、甜品比萨等。

汉堡在中国的发展通过借鉴国外的连锁经营、品牌形象等,在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同时,也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饮食习惯,推出更多符合中国特色的汉堡产品,如中式汉堡、素食汉堡、早餐汉堡等。

冰火两重天,预制菜的残酷生意

对比预制菜发展更为成熟的邻国日本,我国预制菜的发展路径与其相似,可以说,我们走的正是日本曾走过的路。

1955—1975年,日本经济迅速复苏,人口快速增长并且人均收入提高,这为餐饮市场带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同时,随着冷链配套设施的完善和冰箱等家电的普及,冷冻食品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1976—1995年,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这导致B端餐饮行业迅速扩大规模。为了满足餐饮企业标准化、连锁化和降本增效的需求,半成品菜的需求也显著增长。半成品菜主要通过中央厨房或工厂加工后配送到各门店,门店只需进行简单烹饪即可让顾客享用。

而从1996年到今天,日本的预制菜行业已然进入成熟期,行业增速放缓,但依旧呈上升趋势。日本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出生率下降,老年人口增多,同时单身和双收入家庭也越来越多,促进了C端即食食品的需求。即食食品在品类上也更加丰富多样,涵盖了各种汤类、沙拉类、寿司类等,更注重营养均衡和健康安全。

可以说,日本预制菜行业经历了从冷冻食品到料理包再到即食食品的演变,从B端到C端的渗透过程,以及从单一品类到多元品类的创新过程。相比中国,日本的预制菜行业集中度更高,主要是由于国土面积较小导致的冷链覆盖率更高以及食品种类较少,制作工艺也相对简单。

而现在的中国预制菜,犹如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在B端发展成熟后,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消费升级叠加疫情催化,C端需求激增。当中国的市场与海外的经验碰撞,我们看到的是这一产业新的侧面。

线上渠道强势化

预制菜的主要购买群体是年轻人、单身人士、没空做饭的双收入家庭等,他们更注重食品的便利性、多样性和健康性,对他们来说,比起去线下门店反而更愿意选择更省力的线上下单。

日本预制菜线上渠道的发展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据日本冷冻食品协会数据,2020年日本预制菜线上渠道的销售额为1.3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8.8%。

而一直以来,我国预制菜市场受到冷链和冷储存的制约,运输成本和风险较高;市场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快西部慢,线上渠道的覆盖率和服务水平不均衡。

产品细分化

在日本,预制菜在品类、场景、功能上都有着具体的细分。目前日本预制菜的品类已超过3000家,涵盖日式、中式、西式多种菜系。对于不同的人群,日式预制菜还推出不同的就餐方式,有适合家庭用餐的大份式,适合单身用餐的小份式,适合旅行用餐的便携式等。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日式预制菜对产品的细分和把控做到了极致。

早有业内人士指出,预制菜发展会经历三个阶段, 分别是渠道为王、品牌为王、产品为王。在打响品牌旗号、抢占用户心智后,最重要的是坚持做好产品,所有的食品最终只有回归到美味、安全、真正戳中消费者内心,才能提高产品复购率。

总结

预制菜的崛起,是城市效率提升的必然结果,它代表的是城市化趋势下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

正如著名建筑学家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在其著作《城市的未来》中所说:“城市是自由的机器,它通过提供便利和效率,赋予人们更多掌握自己生活的权力。”

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下,高效和分工成为人们生活的关键,而预制菜就成了城市化进程的一大产物。源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预制菜,是二战后大城市重建后的结果;而至今产业最成熟的日本,在2020年城市化率高达91.8%,成为亚洲第一。而中国也已迈上城市化的变革。

预制菜的红火毋庸置疑,但它已默默走到第一个分岔路口,是进还是退,要看市场各方及政府如何共同推动。

本文作者:销售与市场杂志社,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ilinghao.com/archives/59466

(0)
上一篇 2023年9月6日 上午10:54
下一篇 2023年9月6日 下午12:29

相关推荐

  • 唐久24小时美食来了,发力鲜食预制菜?

    《零售圈》注意到,在近期举办的一场预制菜相关峰会上,前日本7-11总部督导、现唐久便利店CEO朱东生作了一场以《日本便利店预制食品对中国的启发》为主题的演讲。 演讲中,朱东生表示,高质量的预制菜的普及是今后食品产业和零售行业不可逆的趋势;高效、便捷、省时、品质好、性价比高的预制菜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预制菜的研发要始终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满足消费者生活中的痛点;…

    2023年9月1日
  • 全家便利店5.0来了,新增预制菜专柜

    7月12日,全家便利店推出了其新一代门店。据了解,该店位于上海长宁区的法华镇路,是第一家五代店。作为第五代门店,这家店在设计和设备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鲜食区面积加大并独立成区,门店餐饮区更是提档升级为咖啡厅。 据悉,全家便利店在上海已经有2家门店完成了“五代店”改造,除了上海法华镇路之外,另一家位于锦康路。《零售圈》了解到,目前全家已在多座城市启动五代店的布…

    2023年7月27日
  • 预制菜是不是生鲜电商“全村的希望”?

    过去一年,处在风口的预制菜,风波不断。趣店CEO罗敏、前瑞幸咖啡董事长陆正耀的入局,更是把预制菜的热度推向了新高潮。如今,这把“火”也燃到了生鲜电商领域。 《零售圈》注意到,在经历了2021年的一场行业寒冬后,目前仍在坚守阵线的生鲜电商玩家们,依然在想办法寻求盈利,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 除了要摆脱单一烧钱业务的压力外,整个行业也在打造差异化优势,只不过,在不…

    2023年7月21日
  • "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连续关店,这门生意该怎么干?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128元,较2021年同比增长8.1%。受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消费升级、宅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在竞争激烈的餐饮行业中,预制菜以“黑马”之姿火热出圈。 据艾媒咨询数据,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保…

    2023年7月17日
  • 商超+预制菜:优势何在?难点在哪?

    风口之下,预制菜市场持续升温。 近期,在沃尔玛中国举办的供应商峰会上,《零售圈》注意到,除了邀请供应商参观商品力展会、探访山姆珠海店外,沃尔玛还特别在会场设立面积达4500平方米的“沃·名厨嘉年华”专场。 据悉,这是沃尔玛在行业内首个以“整席概念”提出的预制菜项目。该项目通过与中华老字号、实力餐饮品牌合作,推出堂食级别的名家招牌菜,包括凉菜、汤、主菜、主食、…

    2023年7月6日
  • “便利店+预制菜”这门生意怎么样?

    零售行业对预制菜的新一轮竞争已经启动。 现阶段,围绕“预制菜C端化”的核心诉求,越来越多的新零售渠道开启售卖预制菜的模式。其中便利店上新预制菜的形式关注度颇高,全家便利店、罗森便利店、便利蜂等便利店内,正在逐渐加码“鲜食+预制菜”的模式。此外,不少自助鲜食机也开始逐步延伸到预制菜领域,产品销售通路越来越广,预制菜行业正在面临新一轮的野蛮扩张。 同时,近年来,…

    2023年6月28日
  • 和外卖抢生意,预制菜靠什么科技与狠活?

    下午五点,江娜准点打卡下班,为的是能赶在外卖的菜送到之前进家门。 身为小学生的妈妈,她每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家人准备一顿营养均衡的晚饭。 通常,她会在上班时盘算好晚上吃什么,下班前通过手机下单。最理想的状态是菜和人同时到家,半小时后吃上晚饭。 预制菜还没怎么流行的时候,即便手速再快,这样的想法也很难实现。尤其是鱼肉这类硬菜,光烧就要花上不少时间。 后来,…

    2023年6月27日
  • 全家、罗森便利店纷纷发力预制菜,便利店做预制菜前景几何?

    便利店切中新一代消费者“到家”吃饭场景,与“到店”鲜食消费形成场景联动,进一步彰显其便利属性。 作者 | 博雅 编辑 | 鹤翔 出品 | 零售商业财经 ID:Retail-Finance “蓝海待掘金,群雄竞逐鹿”的预制菜市场在2023年进一步活跃,「零售商业财经」走访发现,上海地区全家便利店、罗森便利店开始增设预制菜冷柜区,以“鲜食+预制菜”双管齐下,满足…

    2023年6月16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